7月11日至15日,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 安徽乡村振兴学院举办第14期乡村振兴专题轮训班,全省部分乡镇(涉农街道)党政负责同志170人参训。参训学员表示,为期5天的培训,内容设置丰富、组织安排科学,既有理论研究,也有现场教学。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专题研讨等方式,让我们深刻领会了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乡村振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农村综合改革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全新的感悟和认识。分组研讨,学员从各自乡镇、街道实际情况出发,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得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观点。
乡村振兴教研部对12个研讨小组的汇报材料进行归纳,综述如下。
打好“党建+”组合拳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加强党的领导是关键,学员一致认为,必须准确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组织优势。
党建+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好根基。围绕筑强基层战斗堡垒,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规范提升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的功能设置,不断巩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成果;积极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提高党员干部履职能力,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
党建+产业发展,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以党建为引领,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立足区域特色,围绕产业就业,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优高效农业,在农业增效上下真功。探索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整合资金和项目,扶优壮强龙头企业。探索“集体经济+”的新模式,盘活乡域内集体资产,将有限的治理资源整合起来、用活起来。
党建+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振兴硬实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示范、党员先锋引领作用,采用党组织书记负全责、支部委员包片、党员包户、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全方位、深层次,由点到面、从外到里增强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带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党建+人才培养,育好乡村振兴领头雁。实施“储苗计划”行动,加大村级年轻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夯实基层组织人才基础。坚持不懈在一线发现、培育人才,积极引导在外乡贤、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就业,献智献策,大力吸纳活跃在基层的种植业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等“领头雁”进入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党建+乡风文明,激发乡村振兴内动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党员示范、志愿者表率,入户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有效地开展惠农政策等政策宣讲等,进一步增强党员服务群众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
党建+基层治理,凝聚乡村振兴软实力。以开展党员联户活动为契机,打造“一村(居)一特色”党建品牌,用新能力、新作风、新气象“三新”提升为民服务软实力。全面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定期组织人员对低保户、五保户、脱贫户、监测户、留守老人儿童等进行走访慰问,详细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揪心事,切实为困难群众答疑解难,大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做好“地、人、技、利”文章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学员认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认识粮食安全对于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切实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做好“地”文章,夯实基础。严格耕地保护稳存量,整治“撂荒地”,压实种粮责任扩增量,推深做实“田长制”,严控流转土地资格审查和工程建设项目用途审核,源头管控土地“非粮化”。优化土地整理提质量,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旱改水”,不断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做好“人”文章,激发动力。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引导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就地就近打造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使龙头企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轨道,带动当地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推进“小田变大田”“一户一块田”改革,切实破解土地分散产业发展成本高、收益低等难题。
做好“技”文章,提升效能。推进科技强农,坚持政府搭台,主体唱戏,加快推进产学研用,加强选种育种、田间管理、机播机收等技术攻关;加快推进育秧中心、仓储中心、物联网中心、烘干中心等建设,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智能化、作业标准化等“三化”定向,构建一体化农技服务体系,提升粮农种植效率。
做好“利”文章,保障利益。加快推进“大托管”服务,助推农业生产规模化。着力培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种粮大户扶持政策,带动粮农规模化种植。制定出台相关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如: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所获新增土地,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并将部分收益分红给群众,探索“租金保底、集体分红、务工创收”模式,实现农户与集体双赢。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学员认为,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任务仍然艰巨。应从以下四个面向抓巩固落实。
夯实责任全力推进。健全“三位一体”工作协调机制,推进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县域结对帮扶、社会帮扶“五大帮扶”,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细化驻村帮扶任务;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等经验模式。定期召开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专项小组会议,常态化开展督导暗访,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工作落细落实。
完善监测帮扶机制。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因地制宜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建立乡村组三级网格,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利用大数据优势,用好防贫监测信息平台,实现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快速发现和响应。对及时发现的苗头问题,抓紧落实帮扶措施,将返贫致贫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打通各部门监测平台数据壁垒,缩短认定时间,提高监测帮扶效率。
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剖析原因,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细化实化整改举措,较真碰硬抓好问题整改。制定整改方案,一体推进整改落实,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巩固一个。坚持标本兼治,分类推进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各类问题改彻底。
加快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学员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解决村集体“无钱办事”问题的根本举措,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构建村集体与农民利益链接的纽带,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三变”改革。进一步盘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资产,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持续深化“三变”改革,做好“靠土生金”文章,整合农村零散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引进企业和资本,充分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加强招才引智,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相结合,“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完善财政奖补和考核激励机制,让资金融进来,资产活起来,干部群众动起来;引导大学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积极投身乡村产业的建设发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培育乡土人才、农业专技人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加强驻村工作队、基层选调生的服务管理,发挥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效益及选调生专业特长,鼓励他们在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中大显身手。
由表及里扶持,四项机制强保障。强化资金扶持。克服财力紧张困难,有条件的乡镇可财政配套保障村级工作经费,让村干部轻装上阵,确保腾出更多精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项目扶持。谋划项目优先投入村集体,整合项目优先做强村集体,积极争取组织、发改、林业、交通等部门项目,确保争取的项目落地落实,发挥效益。强化管理扶持。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规范村集体经济资金审批管理。强化人才扶持。坚持“好人+能人=当家人”的标准,选举产生一批讲政治、懂经营、善管理、有情怀的村干部。
牢记为民初心,提高服务质量。探索种类多样、合情合理的收益分配模式,通过按期分红、按股分红、年终分红等举措,与群众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红利,让人民群众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获得更多收益。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增强抓“三农”、谋发展、促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