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管理

学员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管理 - 学员天地

发挥女性独特作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10-12作者:第4期全省女干部进修班 孙磊来源:进修二部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古往今来,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无数创造、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女杰。“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中国广大妇女有在战场上展现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有在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表现出勇挑重担、自强不息的奋斗担当精神,也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彰显出自尊自信、文明高尚、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向警予,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1928年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用尽一切手段,也没有从她口中得到党的任何机密,她以鲜血浇灌了理想、用生命捍卫了信仰;归侨富商的女儿陈铁军本可享受安逸生活,可她毅然投身于血雨腥风的革命洪流之中,开展地下斗争,却不幸被捕,在监狱中,她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名利诱惑,始终顽强不屈。

近年来,国家在航天事业上一再突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也离不开巾帼英雄们的熠熠光彩。最早进入太空的我国首位飞天女航天员刘洋,为实现祖国的飞天使命,推迟生娃计划,母亲生病也未能陪在身边尽孝;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经历了无数挑战和困难,但她始终坚持,成为我国首位太空漫步的女航天员、中国首个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中国首次驻留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首位两次飞天的中国女航天员,还进行了三次太空授课,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航天事业幕后英雄容易,长征二号F火箭的总设计师,曾经担任神舟十号飞船火箭指挥,带领我国航天工作者们,突破一个又一个航天卡脖子技术,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实现航天自立自强,为航天员们顺利登上太空保驾护航!  

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多年艰苦奋斗、执著研究,历史性地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荣获2015年诺贝尔科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她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更是全体中国女性的骄傲;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长期致力于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被称为“病毒的克星”。在新冠病毒泛滥之际,她毅然率领研究团队奔赴一线,在数月的基础研究、疫苗研发、防护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

女作家、翻译家、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文学、翻译、文学研究等领域中都具有很高的成就和影响,她儒雅贤惠、淡定从容,与丈夫钱钟书相识、相知、相爱63年,相互扶持,陪伴对方经历了一个个动荡的年代,走过了人生多少个坎坷与苦涩的日子,活出了最美的人生姿态,沉淀下来一部部令人感动和温暖的文学佳作,影响了一代代的国人。

“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40余载,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第一书记黄文秀,出身贫困家庭,在国家助学政策帮助下完成了学业,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返乡扶贫,奋斗在脱贫一线,最终奉献出自己生命的黄文秀。她们用看似柔弱的肩膀,挑起了重担,啃硬骨头,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挺身而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将热血和生命奉献给了脱贫事业。

无论是才华卓越的女杰,也无论是平凡岗位上的女性,她们都用中国女性自古以来传承的坚韧、勤劳、勇毅、聪慧、宽厚、奉献等优秀品质,铸就了伟大的功绩,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们都是国家的栋梁,都是巾帼英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突出的典范,值得我们每个人了解、铭记和学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包蕴万千,优良的道德传统,系统的制度规范,百家争鸣的文艺作品,科技创新的先进成果,还有各具特色的民俗风俗等等,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位脚跟的根基。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妇女要先辈学习,向先进学习,继续发挥巾帼力量,坚持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

新时代女性,我们要深入学习,用心感悟,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文化根脉的坚守者。要从众多优秀的中国女性身上学习到她们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学习她们独立自强、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学习她们求新求变、敢为人先的精神气质;要从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国人民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要体悟中国人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从中汲取丰富营养,从而进一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连续性、地域包容性和处世和谐性,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对解决当代人类问题特别是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与生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独特作用,传承和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利用女性亲和细致的特点,组织在重要传统节假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文化活动,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生机。广泛吸收借鉴各国各民族思想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积极面向下一代,面向家庭,面向社会,运用多种现代表达形式,除推广阅读典籍、组织参观活动,还可以利用电视、电台、新媒体等各类宣传载体,移动客户端、掌上app等科技手段,广泛宣传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生动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培育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要坚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活动推动中华文化的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以中华文化的发展,推动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以妇女同志独到的眼光、思维和见解,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赶上时代步伐,为回应时代需求和挑战提供有益启迪,为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妇女同志要深刻了解认识、积极传承弘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激发中华优秀文化的时代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巨大能量。


  •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