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李林平,男,197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2014年11月入驻到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八字岗村开展扶贫工作。六年来,他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脱贫攻坚任务。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标兵”和“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记者:刚到八字岗村挂职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李林平:那个时候对农村工作没有接触,也比较陌生。都说农村工作大有可为,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希望能为农村建设贡献一点力量;作为一名干部,希望通过在农村挂职的工作经历来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
记者:你来之后工作是怎么开展的?
李林平:一到村里,我们就跟村两委进行了沟通谋划,对全村的情况尤其是贫困户进行走访调研,分析这个村子致贫的原因,并形成调研报告。
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由于互相缺乏有效的沟通,彼此不理解,存在一些矛盾,不断进行上访,上访的内容都是莫须有或者捕风捉影。同时村干部也觉得委屈,最严重的时候所有村干部都不想干了,甚至要辞职。这对我一个初来乍到的挂职干部来说就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作为第一书记,我一方面跟每个村干部谈心谈话,鼓励激励他们,给他们自信;另一方面去跟村民们深入沟通,了解村民不满的根源所在。经过大半年的反复沟通和斡旋,这个矛盾最终得以化解。
另外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就是刚来的时候,村里的小学没有通水泥路,也没有活动场所,一到下雨天路就泥泞不堪,老旧平房为主的教室还漏雨,亟需修缮。当时我将这个情况向校(院)报告,争取资金支持。党校就拨了4万元进行校园路面硬化, 2万资金进行了桌椅的更换,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还捐赠了一批文体设施器材。小学师资力量不足,学生没有任何的课余文化生活,我就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每周给孩子们上两堂音乐课,教他们唱歌,还给孩子们编排了一部舞台剧《不忘初心少年强》,最终登上了县乡舞台,反响很好,孩子们也非常开心。
记者:你着重提到了化解矛盾,这是不是对你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李林平:我认为非常重要,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让我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一开始难度是非常大的,很多村民认为你是省直机关下来的干部,是村干部的“靠山”,不仅不信任你,还把矛头转向了你。我记得当时矛盾最尖锐的时候,几十个村民到村部来跟我和村干部谈判,情绪非常激动。我以真诚的态度向他们保证,我会和村干部们一起努力让八字岗村焕然一新。后来,带头上访的村民患了重病,我和村主任第一时间就去看望了他,他很受感动,觉得你不计前嫌,还去关心他,原先没有的信任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与此同时,村干部也觉得你有能力,确实敢迎难而上,跟你的感情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化解矛盾的过程,让我和村干部、村民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同时也消除了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的一些隔阂。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我自己对八字岗村这片土地,以及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深厚感情。
记者:是这种深厚的感情使得你在挂职三年之后选择继续留任吗?
李林平:这是原因之一。挂职三年之后这种感情可以说是愈加深厚了,前三年让我完全融入到这个村子里,成为这个村子的一部分。而且伴随这种感情产生的还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挂职期满时,我手头还有很多工作正在进行,很多谋划才逐步走上正轨,运作的有些扶贫产业还没有完全落地,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应该善始善终,把这些工作继续下去。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牢记来挂职的责任。我时刻提醒自己,来挂职不是走个过场,混段经历,而是要珍惜宝贵的锻炼机会,为这个村子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所以在第一个挂职期满之后,我主动向组织提出留下继续工作。
记者:你觉得在落实扶贫措施中最需要用心的是什么?
李林平:一切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讲就是在扶贫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做到精准扶贫。比如扶贫项目,这是带动脱贫的重要手段。首先就是扶贫项目的选择要精准。必须认真研究八字岗村的实际情况,不能想当然或者生搬硬套,否则就是劳民伤财。其次是资金管理精准,扶贫资金非常宝贵,一方面要求你合理地进行使用规划,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另一方面要严格管理,账目清楚,使用规范。第三就是项目落地之后的后期维护和管理,要注重项目的持续长久。
村里的光伏电站就是我们精准谋划的一个成功的项目。在可行性调研之后,我们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跟区扶贫办反复沟通,不断磨,终于争取到了45万资金支持,加上党校的18.85万,最终建立了一个90千瓦的光伏电站,为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了9万元,达到了脱贫的硬性指标,并且从中每年拿出80%补贴村里面的公益性岗位。这个项目从确定,到最后建成投产、收益,科学的选择、资金的合理使用、后期的维护运营哪一步没用心做好,都没办法达到现在的成果。
记者:扶贫工作中最让你操心的是什么?
李林平:扶“志”。有一部分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源自自身缺乏动力,完全不想自己努力,就想着吃政府的优惠和救助政策度日。对于这一点,我们一方面采取党建引领扶贫,把村里一些靠自身努力发家致富的党员组织起来,成为扶贫带头人,去带动其他贫困户。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用鲜活的脱贫事例去感染贫困户,逐步地扭转他们的等靠要思想。另一方面,我们扶贫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帮他们做家务、干农活、谈心交流,让他们感觉到关怀和重视,让他们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憧憬和希望,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同时我们还邀请一些专家指导村里的农业生产,传授科学的种养殖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扶“志”的同时还扶“智”。
记者:你对自己这六年的工作满意吗?
李林平:这个自己说了不算,村里的老百姓满意那才算数。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村民对我们的工作应该是比较认可的。但是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越到最后越得绷紧神经,一刻都不能松懈,我想只有取得最终的胜利,我和队员们才能给自己一个评价。
记者:你为在驻村扶贫期间据说创作了很多歌曲?
李林平:是的,这是自己的一个特长吧。因为在这里工作了这么久,对这里有着很深的感情,激发了我创作的灵感,大概总共写了有5、6首歌。我希望通过这些音乐作品,来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他们的斗志,就像我写的《八字岗之歌》里的歌词“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乡”。
记者: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扶贫期间最大的感触。
李林平:坚守初心,付出真心,诚恳交心,踏实用心,才能与老百姓心连心。
来源:《安徽党校报》
采访:张超
撰稿:江淼
摄影:周桥 驻八字岗村工作队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anhu
皖ICP备06012118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
访问量统计(您是本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