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皖北大地,生机盎然。
走进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王寨村就业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加紧生产,有序而繁忙。进驻车间的阜阳奇翔日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文忠介绍,共吸纳村里贫困户13人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2000元。
而相邻的伍明镇店西村村民王贺喜家中,他正在给羊喂料。这几年在党的扶贫政策大力扶持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下,王贺喜通过发展养羊特色项目等,成功实现了脱贫。
王寨、店西村是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定点帮扶的贫困村。近年来,校(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精准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王寨、店西村均已脱贫出列。截至2019年底,王寨、店西村贫困发生率分别由2014年12.11%、11.2%均下降到0.1%以下。校(院)2018、2019连续两年获省直单位定点扶贫考核“好”等次;驻王寨村扶贫工作队荣获“省直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市、区"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原副队长徐冬梅获2018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斗堡垒,班子过不过硬、战斗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成效。“2017年刚来王寨时,这里不仅是贫困村,也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 当时的村‘两委’班子多名干部因违纪被处分,村党总支书记被免职”,校(院)驻王寨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徐杰说。
面对困难局面,徐杰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积极向镇党委汇报,请求支持。“徐杰同志汇报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希望把村党总支班子配齐,加强对党建工作的指导”,伍明镇党委书记韩贵武说。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徐杰围绕脱贫抓党建,努力打造过硬班子。
首先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他带头讲党课,讲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并利用组织生活会之机,与班子成员坦诚相见。“徐书记先认真作了自我批评,然后对班子成员都进行了批评,一点不留情面,但说得都在理”,王寨村党总支书记张克稳说。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徐杰和工作队的徐冬梅、赵成才、唐基元同志从来王寨第一天起,就下田间、入地头、走农户,连天带夜,不到一个月就摸清了全村贫困户情况,有针对性制订帮扶计划。在工作队的影响带动下,班子成员的政治意识、组织观念和纪律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工作队也得到了群众的信赖。同时优化班子结构,2018年村“两委”班子换届时,一批年富力强、文化程度较高、具有进取精神的年轻党员选进班子,大家拧成一股绳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店西村是2016年出列贫困村,虽然出列较早,但稳定脱贫的责任重大。校(院)驻村第一书记沈建文发挥带头作用,和村“两委”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他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和田间地头,精准掌握脱贫情况、精准落实产业奖补政策,帮助病残老人打扫环境卫生,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坚持因户施策、因人实施,精准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安徽阜林护栏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全善是本村党员中的“能人”,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的牵线搭桥下,投资入驻该村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10人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2000元。
校(院)大力支持工作队和驻村干部抓党建,先后投入资金为王寨、店西村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为村“两委”和颍泉区举办了2期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培训班,并利用“七一”等时机,开展送党课下乡、慰问老党员等活动。校(院)党员干部也积极投身帮扶工作,100余名处以上和驻村帮扶干部与121户贫困户家庭结对子,入户帮扶、走访调研等成为常态,并积极帮助协调外出务工、就医等实际问题,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在阜阳市颍泉区新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猪舍里,一头头生猪膘肥体壮,长势喜人。该社是王寨村的特色产业,负责人王海说:“去年出栏生猪6000多头,纯利润300多万元,带动了2户贫困户就业,人均年收入4万多元”。在王寨,像这样的合作社还有不少,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而三年前工作队刚进驻的时候,村里几乎没有什么产业,集体经济收入仅为6000元。村民们一季麦子、一季玉米,收入仅靠两季农作物维持。怎么办?工作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作为突破口。在校(院)的大力支持和多方争取资金下,先后建成了光伏电站、扶贫车间等,引入奇翔日用品有限公司进驻车间。以“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引进阜阳市颍泉区志强植保专业合作社,带动258户贫困户种植特色中药材(凤仙花),并发展红薯生产和传统古法粉丝加工,形成千亩中药材和千亩红芋生产基地,打造了“凤仙花海、粉丝之乡”的对外名片。店西村也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打造以芝麻种植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和蛋鸡、生猪、牛羊等养殖业。
产业兴,带来万家富。王寨、店西一个个特色产业相继形成,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截至2019年底,王寨村的村集体收入由2016年的6000元增长到25.61万元,人均年收入增长到近1.1万元,店西村也实现了大幅增长。通过发展产业,增强了脱贫“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引来了“活水”。
同时,校(院)累计投入260余万元,强化“双基”建设等。目前村级道路硬化已实现村村通、组组通和大部分户户通,主要干道和村庄安装了路灯,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网络实现全覆盖。新建改造了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养老服务站、残疾人康复中心、卫生室等,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王寨村还着眼乡村振兴发展要求,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努力实现“产业强村、生态绿村、示范名村”的目标。
在王寨村爱心超市,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胡萍正在用积分兑换社会捐赠的生活日用品。这是工作队建立的爱心积分兑换实物活动,将贫困户主动发展种养殖、改进家庭环境卫生、热心参与公益等行为量化,经评议后存储到爱心积分卡中,可兑换生活日用品。爱心积分变“送钱物上门”为“劳动能挣钱”,有效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愚。校(院)和工作队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户脱贫主动性,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姚云振是王寨村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妻子意外伤亡一度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徐杰知道后,经常上门走访安慰鼓励他,介绍他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就业,并热心张罗帮他重新组建了家庭。从此姚云振像换了个人,精气神足了,家里变得干干净净,也顺利实现了脱贫。“感谢徐队长的帮助,只要勤劳肯干,日子会越过越好。“姚云振说。
校(院)充分发挥智力资源,积极协调有关单位,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多次到王寨、店西开展“送教上门”“送技下乡”活动,得到了贫困群众的欢迎。
补齐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短板,是贫困地区群众的迫切需要。校(院)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在做好物质扶贫的同时,把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传统美德作为精神扶贫的有效载体,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间田野。
每当晚饭过后,王寨、店西村的文化广场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村民们或踏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或在健身器材处锻炼身体,或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或观看LED大屏上播放的党的理论和扶贫政策等。“自从村里建了文化广场后,俺们每晚都要来‘嗨’下”,正在跳广场舞的王寨村刘大姐高兴地说。王寨、店西相继建起的村民文化广场,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我喜欢看养殖技术类的书,家里办了蛋鸡养殖场,有时会到农家书屋找农技类书看,帮助我科学养殖,提高产量”。店西村振华养鸡场负责人潘振华说。店西村通过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教育阵地,提高群众文化水平,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两村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模范家庭”“清洁文明户”等创评活动,引导村民自觉改变成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力推动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校(院)将精准实施帮扶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来源:《安徽党校报》
撰稿:张超
摄影:周桥 王伟
部分图片来自阜阳旅游公众号王寨专题报道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anhu
皖ICP备06012118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
访问量统计(您是本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