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时节,万物收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对安徽发展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11月21日,安徽省委宣传部、学习时报社、安徽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在合肥联合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明世、学习时报社社长何忠国出席会议并致辞,安徽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陈爱军作总结讲话。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部分省市党校、高校、科研院所等专家,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结合所在单位、所在研究领域的具体实践,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思考见解。
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指引安徽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发表的重要讲话,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是指引安徽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与会专家认为,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深学细悟、融会贯通,全面贯彻、坚决落实,努力将其转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
杨明世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安徽考察,对安徽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安徽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指向明晰,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下,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是指引安徽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周文彰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了到2035年的阶段性改革目标和“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形成了总目标统领下有总有分、总分结合、系统完备的目标体系,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
陈爱军表示,要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精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安徽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改革发展中心大局,积极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力量。
进一步深化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系统布局、谋定而动,避免盲动、进退失据现象。要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开放新天地。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原中央党校副教育长、教授柳建辉认为,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问题,要进一步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六个方面来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稳步落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罗峰认为,“中国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命题,要从实事求是路线、人的主体性确立、双重制度变迁、渐进改革方式、注重系统集成等维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意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党的领导是保证,人民本位是价值,问题导向是基础,文明吸纳是借鉴,本土路径是特色,法治保障是支撑。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郭泽强认为,要加大高水平的法治安徽建设,建立安徽涉外法治高端人才企业基地;要致力高水平的平安安徽建设,打造安徽“和文化”社会治理高地;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发挥科技创新对于法治安徽的支撑作用,探索数字治理安徽实践。
纵深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涛认为,创造更加公平和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就是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逐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完善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彭飞认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要通过精准推进结构性纾困政策、深入破除区域与部门壁垒、持续激发创新发展动能、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铺就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硬基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浙江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一级巡视员、研究员徐明华认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教育方面,应强调差异化与多样性,根据需求制定灵活多样的教育政策。科技方面,要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分散式创新,形成多点开花、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人才方面,改革评价与管理方式,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社保方面,落实保基本的原则,确保公民平等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市场方面,要激发市场活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安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教授刘鹏凌认为,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振兴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要通过建立健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乡村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科技创新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要素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等长效机制,推进安徽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育长、教授李立峰认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模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彰显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真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是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必然要求。新征程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更加突出系统集成,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文化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当代安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邢军认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核心驱动力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产业要素优化,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加强创意人才培养,强化产业智力驱动。安徽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育长、教授邵明认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一方面,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以科技推动文旅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坚持全业态融入,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推动全媒体传播。
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袁金辉认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要深刻认识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五大战略定位”,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持续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
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上持续发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安徽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国阳认为,安徽正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要锚定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建设以打造一个范式为主线、建强三大科创高地为支撑、深化四大改革为动力、实施六大行动为抓手的“1346”科技创新体系,为全面建设美好安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提供强大的科技动能。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是实现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刘志迎认为,安徽要采取“因地制宜”和“因技制宜”相结合,围绕科研基地,布局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聚焦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等重点领域,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大力探索“从0到1”的产业新赛道。着力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力量,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十大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
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安徽要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安徽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李德贵认为安徽有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安徽要进一步压实改革责任,谋实改革举措,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法治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打造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安徽特色的改革品牌。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韩建雨认为,要准确把握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逻辑,以沪苏浙“愿意来”“主动来”为主攻方向,聚焦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跨区域协同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健全公共服务一体化、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探索完善体制机制。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是安徽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教授曾凡银认为,安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