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理论聚焦

党校人如何守初心担使命

发布时间:2019-09-02作者:何毅亭来源: 学习时报分享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已开展近三个月时间。按照中央统一要求,我要讲一次党课,题目是“党校人如何守初心担使命”。这里所说的“党校人”,是指党校(行政学院)的全体教职工。

 

为什么讲这个题目?就是因为在主题教育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是方向遵循,又是实践要求,只有把目标原则同实际行动统一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我思考最多的是:党校人怎样才算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有联系校(院)实际、明确基本要求,才能切实在守初心、担使命中展现应有作为。所以,我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这次主题教育的任务要求,重点对党校人守初心担使命谈五点认识体会,与大家交流和共勉。


 

坚持党校姓党

做政治过硬的党校人 


对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政治过硬是基本要求,更是守初心、担使命的先决条件。党校是为立党、兴党、强党而创办的。中央党校的前身是1933年在瑞金创办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从校名就可以看到,她一创立就与共产党人高举的思想旗帜、秉持的理想信念紧密相连,就以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革命骨干为己任,就是红色殿堂、理论高地、干部摇篮。1994年成立的国家行政学院,以提高公务员执政能力为重点,培养了一批批高中级国家公务员,同时在决策咨询服务、行政管理等领域研究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归结起来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是为中国共产党更好践行初心使命而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学校,也是服务和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政治机关,讲政治、教政治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要说哪些部门单位需要带头讲政治的话,党校就是应该走在前列的部门单位;要说哪些领域的党员干部需要更好坚持政治标准的话,党校人就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他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做“三个表率,一个模范”,即: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所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每一个部门,我们每一个党校人,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意识,还要有在讲政治上当模范、作表率的自觉和意识,有政治过硬的自觉和意识。

 

政治过硬,关键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是教育培训干部的地方,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要做得更好。在这上面出了问题,那就是方向性问题。”讲“看齐意识”,就是在这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他言之谆谆地说:“不断把领导干部集中到党校来学习培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家向党中央看齐。”我们讲党校姓党,讲政治过硬,讲向党中央看齐,关键就是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坚定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做政治过硬的党校人,首先要把以上政治过硬的标准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来,在行动上落实下去;我们党校人在政治过硬上当模范、作表率,就是要在做到“两个维护”上当模范、作表率。

 

政治过硬是具体的,必须落在实处、见诸行动。对党校人来说,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一切活动”,一个是“高度一致”。“一切活动”是说,无论何时何地参加何种活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必须始终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能有一事例外、一时松懈。“高度一致”是说,我们向党中央看齐必须是完全的、纯粹的、不掺水分、不打折扣、不偏不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加大政治建设力度,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明显提高,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自觉性明显提高。现在,在校内课堂讲授等公开场合与中央不一致的声音已经杜绝,在坚持党校姓党、强化政治观念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样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受到广大学员和各方面好评。同时我们也知道,在我们的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中,忽视政治、淡化政治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人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看成是单纯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要求,讲政治蜻蜓点水、遮遮掩掩,理不直气不壮,该大声讲的声音不大,该深入讲的却讲得不深不透。还有个别老师虽然没有发表明确的错误言论,但讲到一些问题时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这些虽然是个别现象,有的也是前些年发生的,但也说明在我们某些同志心中,党校姓党的意识并不牢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绷得不够紧。大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是党校人,代表的是党的立场、发出的是党的声音、展示的是党的形象,我们讲得好、做得端就会产生巨大的正向效应,讲不好、做得歪就会对党校产生极大的杀伤力。所以,我们要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增强党校姓党的自觉性。不管是怎样的学科背景、学术地位,不管是什么岗位、什么职级,只要你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工作,你就要努力提高把握政治大局和政治方向的能力和水平,就要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就要从政治大局思考问题,就要做党的忠诚卫士。


 

努力学思践悟

做理论自觉的党校人


党员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是学党的基本理论、学党性知识、学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学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工作要求,通过学习提升理论素养、锤炼坚强党性、增强能力本领。我们在党校工作,生活在理论氛围中,就要有理论学习的自觉。教别人学理论,自己首先要懂理论。在理论学习上,党校人不能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不能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而是要通过学思践悟,真正把理论学懂弄通吃透,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这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也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

 

学习党的理论,最根本的就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守初心担使命的根本遵循。这次主题教育,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要求党员干部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做到深学细悟、细照笃行,是很有针对性的。这次主题教育,对于党校人深化理论学习是一次全方位的发动和推动,也是一次很好的“学思践悟”方法训练。

 

回过头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能在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党校人付出了多方面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从最初和中组部举办省部级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研讨班,到目前各类班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干课程;从组织发表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列文章,到组织访谈和集中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采访实录;从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大纲》,到初步形成“总论+分论”的课程体系,等等。广大教研人员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持续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研究宣传,全方位深层次展现了对这一思想的学思践悟,充分体现了党校人在学习研究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上的高度自觉和责任担当。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基础上,以宽广视野和长远眼光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说了很多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我们在党校工作,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有责任对这一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进行梳理和研究,有责任对这一思想思考得更深一些、领悟得更透一些。特别是“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这样起“四梁八柱”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绝不能满足于知其然,而要在这个基础上做到知其所以然。如果你自己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怎么能让学员信服、能让别人信服,怎么能展示创新理论的强大力量?

 

我到党校工作这些年来,虽然行政事务繁多,但没有放松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研究,研究心得也不时会写成文章与大家交流。今年上半年一段时间,我集中思考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我一直在想,总书记提出这个论断是有深意的,那么这一论断的依据是什么、内涵是什么、工作遵循是什么。我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把思考成果写出来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算是抛砖引玉,启发大家共同思考、深入思考。我前几天在《学习时报》还写了一篇文章,即《大党就要有“大的样子”》。为什么要写这个题目?同样也是责任使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个重大命题后,我一直在思索,究竟什么是“大的样子”,“大”在哪里?我想,总书记这样讲,绝不仅仅是指我们党的党员人数超大规模、组织体系超大规模。人们常常举例子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红色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丢掉了红色政权。苏共的情况表明,一个政党是不是强大,是不是有力量,并不是党员人数多、块头大就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党作为百年老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这“大的样子”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更重要更本质的就是我们党在政治品格、组织塑造、领导智慧、精神境界等方面有大的气象、大的创造、大的作为。我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是想说,我们党校人特别是教研人员,都要做理论上的明白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原创性理论观点都要往深里去研究、往深里去探讨、往深里去开拓。

 

正是基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理论观点深入阐释的考虑,我们集全校之力,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秋季学期组织撰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这部教材。今年上半年,我很大一部分精力就是思考和修改审定这本书稿。秋季学期一开学,我们就准备在校内试用。我在这本书的“前言”里讲了写作的考虑,主要是突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着力阐明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哪些基本问题。按照这一思想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具有基础性的基本问题展开,揭示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基础、时代背景、主题主线、历史贡献,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本质特征、总体布局、战略安排、根本动力、重要保障、政治保证等等,以更好展示这一思想的基本脉络。第二个方面,是着力阐明这一思想有哪些原创性贡献。着重从学理上对这一思想的原创性重大观点和论断进行深入研究阐述,从理论源流、历史脉络、国际比较等角度,把创新之所在、内在之蕴涵讲清楚说明白。写出这样一部教材,就是我们党校人应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担当。

 

学思践悟,对我们党校人来说,还应当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看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能够作出那么多重大的原创性贡献。其实,原创性贡献的背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之中,我觉得两点最关键,这就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和这一思想体现出来的问题导向。这里说的人民立场,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推崇的一句话。因为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的科学理论,是人民利益、人民心声的集中表达。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最根本的就来自于它的人民立场。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做到了“原则问题旗帜鲜明、发展问题方向清晰、难点问题明确回答、实际问题重点解决”,科学解答了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发展之问,实现了理论的彻底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问题导向是一种鲜明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更是一种精神态度。我们党校人做到理论自觉,从根子上说就要落到这一层面,牢牢把握人民立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深化对理论的学思践悟,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


 

聚焦主业主责

做本领高强的党校人


中央赋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四位一体”的职能。一个学校、一个阵地、一个机构、一个智库,要履行好这些职能,我们必须锻造高强的本领。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有33家直属单位,这之中有教研部门,有行政部门,有教辅部门,有后勤服务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汇成校(院)工作的交响乐。我们强调要有高强的本领,对教研部门来说就是要有高强的教学本领和科研本领,对行政部门来说就是要有高强的管理本领和专业本领,对教辅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来说就是要有高强的服务本领和业务本领。木桶原理指出,一只木桶的装水容量决定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我们有33块板,哪一块板都不能缺,哪一块板都不能短,哪一块板都要争取长一些。各部门本领都高强了、够格了、胜任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工作才能达到中央的要求,才能不辜负中央的信任和重托。这样的意识,我们每家单位、每个党校人都要牢固树立起来。

 

交响乐有主旋律。党校的主旋律,就是党校的主业主责,具体而言就是对学员的教育培训,就是对学员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衡量党校工作的成效,关键是看主业主责搞得怎么样,看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效果怎么样。提高工作本领,首先是聚焦主业主责提高本领,看我们开展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本领是不是提高了,看我们围绕主业主责履职尽责的本领是不是提高了。党校不是普通高等学校,党校的学员大都是党的执政骨干,他们大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领导工作经验,不少人还有比较高的理论素养,要在这样的群体中讲好课,没有“几把刷子”是不行的。有不少老师包括长期在主体班上课的知名教授都跟我说过,每学期上第一堂课的前几天都会失眠,压力很大。党校不少退休专家也深有感触地谈到,党校教师要始终保持对党校课堂的敬畏之心。这些感言都是真情流露,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党校讲台的千钧分量。总体看,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是基本合格的,不少教师的课讲得很好,得到学员普遍点赞。当然我们的教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几年学员的普遍反映是,我们的马列经典著作导读类课程满意度高一些,当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课程满意度就弱一些。我提出用学术讲政治,就是希望我们的教师提高教学本领,用学理分析把政治理论讲深讲透。当然,用学术讲政治的本领不是一天练就的,它需要厚实的积累,需要从两端发力:一端是聚焦政治、了解政治。要熟读经典文献、党史国史,熟知政治生活、政治现实,保持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政治敏锐性和深刻洞察力。另一端是做实学术、用好学术。要围绕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学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和学术探讨,建立具有解释力的分析框架,做出深入浅出、情理交融的解读,真正让学员得到思想启发和实践指导。

 

用学术讲政治,学术来自何处?来自科研,来自研究。学术研究是一项枯燥的工作,也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盛行浮躁之风,党校也不例外,这是需要认真克服的。我们的教研人员一定要聚焦主业主责,把学术研究作为毕生追求,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稳得住心神。从学校方面讲,我们也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有效的举措,推动教研人员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校工作上。其实,党校人中也有不少是勤于和精于搞主业的。科研部最近汇总公示了上半年教研单位的科研成果,虽然不一定反映各单位科研工作的全部面貌,但每个人是不是扎实研究,成果怎么样,还是能一目了然的。

 

总起来说,我们党校人守初心担使命,就要不断提高教学本领、科研本领,不断提高管理本领、业务本领。而要使这些本领不断提升并充分发挥出来,从大的方面讲,还需要三项重要的本领:一是团结协作的本领。校(院)工作是一个整体,需要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即便是一个部门之间,很多工作也需要不同处室的协调配合。我们的部门、我们的同志都要避免互不通气、各自为战,都要克服文人相轻、互不服气,都要以任务为中心,主动配合、相互补台。校院融合最需要讲团结协作。我在去年4月28日新组建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揭牌仪式上曾经讲过,要积极推进职能深度优化、人员深度融合、工作深度协同;在去年9月20日校(院)委会同新任命的全校局级领导干部集体谈话会上,再次强调了“加强团结协作,尽快实现深度融合”的问题,要求各单位在履行职能中推进和尽快实现人员的深度融合、工作的深度融合、文化的深度融合。从实际情况看,一年多来整个校(院)的融合是顺利的,也是富有成效的。在这个基础上,全校教职工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努力在深度融合上取得决定性进展,这样就能产生“1+1>2”的作用。二是改革创新的本领。我们的创新工程设置了那么多的项目,就是鼓励大家创新出新的。现实是,我们有些干部仍然存在着观念比较落后、思想不解放、精神不振作等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希望这样的同志赶快警醒起来,调整状态,与时俱进,迎头赶上。我们也要在全校进一步营造解放思想、开动脑筋、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还要进一步形成与之相应的选人用人导向。三是狠抓落实的本领。凡事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等于不抓。我们做事既要雷厉风行,又要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每个党校人都要不断努力提高以上这三项本领,把我们的职能职责切实履行好。

 

弘扬光荣传统

做作风优良的党校人


党校人守初心担使命,端正作风十分重要。从总体上看,我们广大教职工的作风是健康向上的,但是离“作风优良”这个标准还有差距。近年来一些重大违法违纪案例的出现,以及多起因违反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受到处分的事件,都说明党校并非一片净土,折射出我们这支队伍还存在作风不纯、作风不实、作风不硬的问题。我们通过这次主题教育对作风之弊进行了一次大检修、大扫除,接下来就要像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里说的那样,把产生这些歪风的洞塞死,让不良作风受到遏制, 让优良作风得到弘扬。

 

党校既是塑造真理力量的地方,也是塑造人格力量的地方,还是引领党内风气风向的地方。这方面,我们要向中央党校历史上那些名师大家学习,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光荣传统和宝贵财富。像艾思奇,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留下了500多万字的著述,特别是用一本《大众哲学》启迪了成千上万青年人的思想。像郭大力,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资本论》,把马克思经常提到的古典经济学一些代表人物的书全都找来通读。从开始翻译《资本论》到重译《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完成,他花了整整48年时间。再比如苏星,为了集中时间搞研究,赶写《新中国经济史》,他几次给中央写信,希望辞去中央党校副校长职务。江流的故事很多人也听说过,生前已是那么高年岁,曾经一度每周末一天八九个小时参加马工程工作会议,一丝不苟地审读教材。还有王珏,一生都在研究《资本论》,40岁之前没有在12点以前睡过觉,每天读书到深夜。退休以后还多次通过学校向贫困地区捐款,累计已达数十万元。这些名师大家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尤其要学习他们那种“甘于坐冷板凳”的精神,那种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境界,那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度量,那种“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专注。老一辈党校人如此,现今的党校人也有不少同志身上展现出优良的作风。前些天我翻阅机关党委编的主题教育工作简报,看到科研部副主任万代玺和进修一部副局级组织员赵广周两位同志的事迹,他们一位援藏,一位在云南墨江扶贫点连续三次任驻村第一书记,都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安危。像这样的同志,我们教职工中还有一些,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党校人的风采和使命担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校人要弘扬光荣传统,形成优良作风,我体会应该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从严。党校是讲党性、炼党性的地方,党校教师是“领导干部之师”“执政骨干之师”,必须有更高境界、更大格局、过硬党性。只有这样,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在与学员交流和交往的时候,才能心不慌、腿不抖、底气足。从严要求涉及很多方面,我重点讲一讲名和利。名利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要适度,不能为名利所累。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保持党校人应有的情操。我们常说,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党校人还是要有一种境界,还是要有一种精神,这样我们去给别人讲党性修养,别人才能信服。二是要务实。我们的校训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既是思想路线,也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我们有些单位的工作为什么长期没有起色?问题就在于实事求是的方法没有用好,走群众路线不够,调查研究不够。我来中央党校工作这些年,与教学工作有关的会议我都尽量参加,与学员有关的事我都十分关注,经常参加学员的座谈,还经常利用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与学员或者教职工聊天,也没少跑工程施工现场。即便如此,也还是常常担心情况掌握不全面,工作中有疏漏。我之所以这样想、这样做,就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党校的实际工作情况、了解学员的意见和心声,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正所谓“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出办公室都有办法”。所以,无论是从事教学和科研,还是做教辅工作和行政后勤管理工作,都要走出办公室,多跑基层、多看现场、多搞调研,只有这样,你的工作才能实打实、接地气,才能取得好的成效。三是要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做人就要有担当。目前这方面差距还比较大。比如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的问题。少数干部仗着资历老、觉得提拔无望,就得过且过混日子。有的把公家的事当成包袱,随便糊弄几下,把时间和精力全都花在自己的事情上。又比如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有的遇到矛盾和棘手的问题不是想办法处理,而是搞击鼓传花、踢皮球,变着法把矛盾转移上交。还比如能力不足、办法不多,不会担当作为的问题。有的思想不解放,缺乏开拓创新意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么绕道走,要么套用老思维、老办法,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会研究出台相关措施,必要的时候也要选几个典型作为警示。


 

抓住历史机遇

做建功立业的党校人


党校人守初心担使命,无论是政治过硬、理论自觉,还是作风优良、本领高强,最终都要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上,体现在建功立业上。尤其是,今天的党校处在黄金发展期,每一个党校人都应该紧紧抓住这样的难得机遇,做出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党中央期待的成绩来。

 

在中央党校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黄金发展期。第一个是延安时期。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央党校在1935年11月长征刚一结束就复校了。1937年2月,中央党校搬到延安。从1943年3月到1947年3月撤离延安,毛泽东同志亲自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有整整4年时间。我们校园中心的雕塑《我们的老校长》,就是那个时候他作报告的形象。《整顿党的作风》这样一篇揭开全党整风序幕的报告,就是他1942年2月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的。由此,中央党校不仅成为延安整风的发轫地,更成为延安整风的大本营,在全党这场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运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42年初,党中央决定七大代表集中到中央党校学习,直到1945年4月党的七大召开。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对中央党校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央在这里,党校在这里,七大在这里开,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华民族就胜利了。”今天党校人提起这段历史来,依然是心潮澎湃、倍感光荣。

 

中央党校第二个黄金发展期是改革开放发端之际。1977年3月,中央党校在经历十年“文革”停办后复校。当时中央提出的办学目标是,把党校办成“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强阵地,办成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模范”。复校之初,党校教学和理论研究非常活跃,很快办起了《理论动态》这样一份刊物,成为推进党在思想理论上拨乱反正的主要阵地。尤其是《理论动态》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刊发后,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校事业与新时代相携并进,迎来了第三个黄金发展期。一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工作,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扩大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覆盖面,把很多重要班次放在中央党校来举办。另一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党校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事业发展提出了系统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他每年至少到中央党校作一次报告,还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年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所有这些,为党校更好履职尽责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保障。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的重视,对党校发挥作用的期待,是党校事业大发展的最大动力。

 

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标志,就是原中央党校和原国家行政学院合并组建新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这是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优化重组的大手笔、大决策,党校事业由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去年9月20日在同新任命的全校局级领导干部集体谈话会上,代表校(院)委会提出了“四个建成”的发展目标,这就是:经过五年左右乃至再长一些时间的努力,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建设成为党内外公认的、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共产党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建设成为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特别是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不断开拓创新、走在前列的思想理论高地,建设成为英才荟萃、名师辈出、“马”字号和“党”字号学科乃至其他一些学科的学术水准在全国明显处于领先地位的社科学术殿堂,建设成为对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研究和决策提供高质量咨询参考作用的国家知名高端智库。新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组建一年多来,“四个建成”的发展目标正在有效实施,各方面工作大有起色,已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站在今天扎实的基础上,想想党校如此厚重的历史,想想党校这么多光荣传统,想想党校昔日的辉煌,想想党校历史上名师大家的风采,我们怎么能不深深感到自豪、感到振奋、感到鼓舞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抓住当前的黄金发展机遇,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努力、更加敬业,去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呢?全体党校人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四个建成”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振奋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转变作风,进一步开拓创新,进一步苦干实干,努力在履行党校职能上有新作为新突破、在彰显党校优势上有新作为新突破、在铸造党校品牌上有新作为新突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全体党校人的终身课题。我们要把这次主题教育的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乘势前进、勇于担当、扎实整改、积极作为,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奉献党校力量,为党校事业大发展奉献全体党校人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本文系作者2019年8月28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讲的专题党课,发表时有删节〕


  •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