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理论聚焦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的五个基本特性

发布时间:2019-11-28作者:来源:经济日报分享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出五个基本特性。

 

一是坚定的战略导向性。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体系是诸多系统的集成,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是由多个系统构成的,这一体系运转的轴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监委、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人民把我们党推到了这样的位置,我们就要以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承担起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伟大事业必须靠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需要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

 

二是系统的组分层次性。作为科学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和外事等多个领域,层次清楚、组分特色鲜明。这是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经济方面,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在政治方面,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在文化方面,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在社会方面,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

 

在外事和军事方面,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面对复杂多变的治国理政新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科学制度体系还将不断提升系统完备性、扩展系统的组分层次,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比如,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以及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等。

 

三是整体的交互协同性。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实际工作,构建起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制度体系内各个部分彼此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高度协同性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先后战胜了汶川大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建成了三峡工程、京沪高铁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电信网络等举世瞩目的项目;完成了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等高科技项目。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相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不断凸显,首先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表明,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什么时候党中央有权威,党就有力量。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其次是因为在完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进程中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全党智慧,体现全党共同意志,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这样做,既有利于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避免发生重大失误甚至颠覆性错误;又有利于克服分散主义、本位主义,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形成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是发展的自适应性。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是我们的显著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正确引导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体制保证,我们革除了旧的、不适应环境变化的体制机制,建立起了新的体制机制,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具有活力、充满动力,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业越发展、改革越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五是广泛的开放包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是塑造人类社会关系的、稳定的秩序结构,有利于促进人口以及各资源要素在不同层次之间的流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

 

今天,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了这个论断的科学价值。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开放包容性始终是其显著特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开放包容性使其在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并非在因循既有制度和体系下安常守故,而是在承纳衍化中不断推陈出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概括为“十三个坚持”,这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徐浩然

  •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