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咨政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科研咨政

在回答时代课题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21-06-15作者:黄文生来源:分享到: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每个时代都会面临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新课题,回答和解决这些课题必然产生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新理论和新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和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了具有强烈时代性和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一、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拨乱反正任务之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再提出并反复思考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他认为过去我们存在的诸如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继续搞“以阶级斗争为纲”等问题,“总体来看,这主要就是不完全懂社会主义。因此,我们提出的课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不光我们有,苏联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同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由于我们长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搞不清楚,所以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上常常遇到“左”的或“右”的干扰。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论断,初步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党的十五大确定为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的指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国外遭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丧失政权。我们党和国家处于重大的历史关头。现实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仅仅靠发展经济解决不了一个政党持久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的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了引领时代的必答题。

在艰苦探索的基础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对这一思想的集中概括。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三、科学发展观深刻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

进入21世纪,由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而没有及时调整政策,我国发展出现了经济建设一条腿长,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建设多条腿短的问题且长期未得到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成为必须破解的时代难题。正是适应时代的紧迫要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推进现代化的系统思路,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总结实践新创造,深入回答时代新课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的新成果,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境界。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提出了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这个时代课题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八个明确”主要侧重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十四个坚持”侧重回答“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明确了新时代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国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政策导向和基本方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键就是要及时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及时总结实践新经验,推进理论创新,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

作者单位:池州市委党校


  •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anhu

                         皖ICP备06012118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

访问量统计(您是本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