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强调,“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教育培训干部和党员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对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作出进一步规范,这为新时代央企党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校(以下简称华电党校)深入学习贯彻《条例》精神,全面落实集团党组和上级党校工作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在创建一流央企党校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先后荣获中央党校国务院国资委分校系统“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坚持政治建校,把牢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华电党校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条例》中强调的“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确立“政治建校、求实办校、质量立校、创新兴校、从严治校”的办学方略,保证办学治校正确方向。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治校的原则和要求。二是突出政治标准,将政治要求贯穿教学、科研、管理全过程,融入学员选拔、培训、考评等各环节,形成“以政治标准凝聚人心、以优质教培赋能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严肃政治纪律,紧扣“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严格执行党委前置研究决策程序,对主体班次教学规划、重要培训项目等重大事项,始终坚持从政治上看、按政治要求办,确保党校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同时,着力构建一流管理体系,形成覆盖全面、衔接有序、执行有力的“三纵三横”制度体系,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服务大局实效。围绕《条例》提出的“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等职责使命,华电党校不断推动教学科研与企业发展实践深度融合,努力将党校建设成为赋能干部成长、破解发展难题、服务战略落地的坚强阵地。一是深化协同赋能,组建教学委员会与智库委员会,打造“班、课、师、库、网”五大工程,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电特色教育培训体系,获评电力行业教育培训领域优秀案例和影响力事件。二是强化实践对接,将课堂延伸至企业一线,组织学员深入高新科技企业现场学习调研,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优化供给模式,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委托培训+送教上门+送课”方式,与新疆、山东、四川、河北等华电系统单位联合举办各类培训班若干期,将培训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提升培训的整体效能、扩大培训覆盖范围。
锐意改革创新,激发办学治校内生动力。紧扣《条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华电党校找准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中的切入点、着力点,整合资源、精准发力。一是创新教学体系,打造“理论+实践+创新”三维课程体系,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专门设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单元。在能源央企率先开展“做焦裕禄式好干部”“做焦裕禄式最美奋斗者”等沉浸式教学。编制完成《新质生产力课程索引》《人工智能课程索引》,开发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系列专题课程,建立了由500多位全国一流专家、教授组成的师资库。二是创新培养模式,实施分级分类培训,构建领导人员全周期培训、业务干部轮训、年轻干部跟踪培养体系,推行“党建+业务”双强培养,提升干部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三是创新数智赋能,推进“数智党校”建设,升级“华电e学”平台。目前平台注册学员超过14万人,上线课程1800余门,累计培训学员超10万人次,11.9万人次通过平台完成各类认证考试,平台建设和应用经验入选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优秀典型案例。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团结奋进强大合力。华电党校深入学习领会《条例》提出的“加强校(院)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文化宣传方式方法”的要求,围绕实施“四力四推”党建工程,大力践行华电奋进文化,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突出示范引领,组建“工匠赋能”党员先锋队,深入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项目一线,有效开展“送培训、送专家、送技术、送精神”专项行动,精准对接集团公司系统高技能人才与生产现场技术需求,成功破解多项生产难题,有效打通了技术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推动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二是选树先进典型,持续开展“两优一先”等评选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奋进精神,积极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锋的浓厚氛围。三是推动文化浸润,着力打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文化场域,先后建设了企业文化长廊、廉洁文化广场、孔子雕像等在内的“一湖二廊三场四亭”文化教育阵地,使党校真正成为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红色殿堂。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条例》引领新作为。华电党校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条例》精神,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更好服务中国华电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