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尚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风尚

驶向幸福的山区列车

发布时间:2021-04-30作者:来源:分享到:

       一

  红冠子雄鸡报晓的时候,初升的朝阳悄悄爬上了山梁。在鲁中山区的许多村口,早有翘首的目光眺望着峰谷间蜿蜒的轨道。守望在那里的乡亲们知道:只要掐着钟点赶到站台上,稍作等待,期盼的火车很快就会到来。

  果然,伴随着一声鸣笛,一条绿色长龙迤逦而来。这就是近年来走红网络的7053/7054次列车。

  上世纪70年代初,临淄辛店至泰安间的辛泰铁路建成运营。那时轨道上跑的几乎是货运列车,仅有的这趟载人列车,起初也只是接送铁路职工的通勤车。后来,为满足沿途人们的出行需求,列车面向山区百姓运营。因为沿线站点大多设在镇村附近,所以这趟列车立刻就成了村民出山、进山、赶集、走亲戚的首选交通工具。多年来,这趟全长184公里、全程24个站点、平均时速仅30多公里、最低票价仅1元的列车,深受鲁中山区百姓的喜爱。

  这趟列车也始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如今,城里人坐火车进山观光旅游,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贸市场的兴起,引发了农家乐、民宿的火爆,带动了沿线百姓的脱贫致富……这趟被村民们亲切地唤为“庄户列车”的山区列车,一直行驶在奋进的路上……

  二

  2020年4月10日,这一天是7053/7054次列车整体升级的日子。车内车外,旧貌换新颜。老列车长赵新华作为列车形象大使,应邀参加了首发列车的温馨之旅。从1981年算起,这趟车赵新华跑了37个年头。一说起这趟车,赵新华就有唠不完的话题,她亲身经历了列车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车头,从蒸汽机车、柴油内燃机车,发展到今天的电力机车。以前,列车都是硬木座椅,夏天没空调,降温仅靠车厢里的小风扇;冬天没有电暖气,供暖、烧水全靠老式烧煤锅炉。

  一年又一年,在这趟列车上工作的赵新华,逐渐认识了不少走出大山的乡亲。比如做煎饼的南博山村民谢爱华。谢爱华有一手摊煎饼的好手艺,自从搭上了这趟列车,她将自己的煎饼推向城镇市场,靠摆煎饼摊卖煎饼脱贫致富。由原来一天挣二三十块钱,到后来一天挣一百多块钱,再到今天自己开店。

  近些年来,这趟列车对山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与日俱增。淄博市10个重点扶贫村中,就有7个分布在铁路沿线。这趟列车途经之地,有6个特色小镇、15个古村落,还有淄川、博山的大片景区。当地政府挖掘旅游资源,借助铁路交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众多网友慕名而来,每年坐火车前来观光的游客人数逐渐增加,随游客一同到来的,是无限的商机。铁路沿线的7个贫困村相继脱贫,山乡正变得越来越富裕。

  泉河村村民吕勇,较早感受到了旅游经济给自家生活带来的变化。“来的游客多了,就有了吃住需求。我家乘着这个东风开了个农家乐,一年就能多挣三五万。”吕勇一脸喜悦。

  2018年3月11日,赵新华永远忘不了这一天。那是她最后一次值乘的日子。想到从此就退休了,要离开这趟坚守了一辈子的列车,她禁不住流下了泪水。赵新华说:“希望这趟列车永不停止,继续载着乡亲们朝着幸福奔跑。”

  三

  2020年10月16日5点53分,天刚蒙蒙亮。我由济南站登上了开往淄博的K8279次旅客列车。2020年4月10日,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7053/7054次列车由此升级为空调客车,改由电力机车牵引,与济南至淄博的K8279/8280次列车套跑。也就是说,K8279/8280次列车到达淄博站后,旅客不用下车即可接续7053/7054次列车,继续开启鲁中山区美丽风景的体验之旅。之所以延长到济南站,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把济南城区的游客引向鲁中山区,从而进一步拉动山区经济的发展。

  7点08分,K8279次列车到达淄博站。待旅客上车后,车次改为7053次,向着泰山站继续前行。

  我走入崭新的餐车。饭菜可谓味美价廉。这趟车60%以上的旅客是观光游客,大清早赶车的他们,在车上能吃上热乎的早饭。环顾左右,我看到餐车的一侧设有阶梯式货架,上面摆放着纸盒包装的边河小米、猕猴桃、核桃、蜂蜜、香油、烧鸡、锤击丸子等土特产品。餐车主任韩乃霞笑着说,就是想利用餐车的有限空间,为山区土特产建立一个免费的展示平台,帮助乡亲们尽快将产品推销出去。那些包装盒上印有电话号码,可与商家直接联系。

  坐在餐桌前,我与一位刚用完早餐的老人聊天。老人说他是西石门村人,已经80岁了。当年,老人的小儿子考上大学,就是坐着这趟火车走出大山的。毕业后,儿子落户在淄博工作。这次老人是从淄博回老家。儿子本打算开私家车送他回山村,但他执意不肯,他说,有这趟火车坐,又稳当又省钱,多好啊!

  老人还说,这趟车使村里人的心思变活了,路子变宽了。自己的大儿子在村里原先只靠家里的花椒树挣点零花钱,几年前与别人合办了一个养鸡场,肉鸡和蛋就近供应老乡的农家乐餐馆,那餐馆可以供几百人吃喝消费呢。

  在餐车同这位老人聊完天,我回到座位上。此刻,明媚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了车厢,新的座椅外罩干净整洁。不一会儿,只见车厢里十几位旅客一起从座位上起身,看样子正准备下车。再看装束,背着统一款式的背囊,拿着一样的登山杖。当中一人还背着一个外皮干枯的丝瓜。我好奇地上前询问。原来,他们是从济南某单位退休的职工,几乎每周都会坐这趟火车去爬山。他们就觉得爬一爬这些不出名的山更有意思,吃一吃地道的农家饭更有味道……他们常住的那家农家乐,院子里种的丝瓜品种不好,于是,他们特意带上这个优良的丝瓜品种,送去做下一年的种子。

  说话间,列车到达常庄站。一群人精神抖擞,从车上鱼贯而下。

  四

  “真是太美了!”我被后座乘客的惊叹声所吸引,于是也赶紧凑过去探个究竟。一群“背包客”正在欣赏相机里的照片。照片里,远处为古长城,近处为层层梯田、石砌农舍、崎岖山路,一片鲁中山区的壮美风景。

  百闻不如一见。我决定跟随这群“背包客”实地走访一番,亲身体验山区百姓脱贫致富以后的新生活。

  下车后,我们来到常庄、南博山、西桐古车站附近的贸易市场。市场上,人头攒动,一个个摊位上摆放着当地特产,红小豆、鸡腿葱、笨猪肉、山羊肉、山核桃、花生米、花椒皮、大鹅蛋、小国光苹果……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在南博山集市上,一位村民对我说,过去,他们是担着山货坐火车去城里卖,如今,变成城里人坐着火车来山里买,不但省力省钱,还能卖个好价钱,这些,都是靠这趟火车带来的人气。他还说,他们村将种植猕猴桃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游客们来到这里后,都喜欢自己去采摘猕猴桃。村里的猕猴桃很快就销售一空,村民们也早已摆脱了贫穷。

  一路山明水秀。我们又慕名来到地处淄博市博山区的中郝峪村。随着列车拉动的乡村游红红火火,中郝峪村“世外桃源”的美名远扬在外。几年前,中郝峪村成立了专业旅游公司,将村民的土地、房屋、果园、山林等资源评估后入股分红,村民收入逐年增加。2019年7月,中郝峪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底又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可谁能想到,这个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呢?

  中郝峪村果真景色如画。旅客住进舒适的农家院,徜徉在青山绿水间,尽情享受亲手采摘果蔬、摊煎饼、做豆腐的乐趣。我们忍不住感慨,如今,村里人真是过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

  据说,除了“世外桃源”中郝峪村之外,附近还有“石头村”土峪村、“美食休闲村”乐疃村、“艺术写生村”上端士村等一批有特色的乡村。可惜时间有限,不能一一踏访,只能留些念想,期盼着下次再来。

  在新的时代里,我分明看见这趟行驶在鲁中山区的列车,正承载着山村百姓的美好愿望,驶入越来越富裕的快车道……

    来源:人民网

  •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