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效的企业监督制度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探索创新科学有效的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对董事会决策和经理层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有利于遏制权力滥用,提高经营绩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一、当前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监督内容重复、监督效能低下。我国企业监督制度涵盖的范围很广泛,包括董事会监督、监事会监督、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监督、工会与员工持股制度监督、债权人监督等;在国有企业中,还存在若干特殊的管治安排,具体涵盖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监督、政府审计的监督、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和薪酬激励与晋升激励的综合作用等。监督制度多达近十种,实践中存在“九龙治水”的局面。
(二)监管独立性不足。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违纪违法问题在一些领域和企业较为突出,原监事会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独立性不足。现实中,央企出了很多腐败事件,基本上都是上级巡视巡查或接到举报查出来的,没有或很少有监事会查出来的,这是由于监事会的功能受到限制。
(三)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创新与绩效评价困难较大。建立系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对于企业改进和提高国有企业资本运行效率、增强企业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实际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中,如何对监督制度的创新绩效进行合理评价依然是一个共同的难题。
二、促进我省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坚定四个自信,完善国有企业监督制度改革创新体系。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入研究创新监督制度,推进监督制度融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企业应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统筹思考与分析,认清多种监督制度间的关系,整合监督资源、提高监督效能;建立监督和激励的协同机制,强化监督机制协同作用。结合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功能界定与改革等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践以及国有企业特殊管理体制,强调监督制度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设计出能够实现制度环境与治理机制相互促进、现代治理结构与特殊管制安排有机融合、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相互协同的“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现代国有企业监督制度体系。
(二)明确策略路径,加快国有企业监督制度改革创新步伐。2018年3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署。将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的监事会职责划入审计署,表明审计监督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重要性得到强化,同时也显示出国家优化审计体制和监事会机制的战略布局。基于此,改革创新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将监事会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与审计监督的专业性和职能化相结合,是加快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现代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重要策略路径。监事会负责指导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将内部审计监督作为其工作支撑,进而形成国有企业监督合力。这样有利于整合审计监督力量,减少职责交叉分散,避免重复检查和监督盲区,监事会能够发挥更大的监督实效。
(三)严格考核评价,重视国有企业监督制度改革创新绩效。新时代更加重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时,应当分析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冲突,设计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平衡机制,从国有企业绩效目标和利益平衡机制两个角度,对国有企业监督机制进行效果评价。在开展国有企业监督制度改革创新绩效评价工作中,要把防范和化解国有企业重大风险作为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重大风险既有来自领导干部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形成的腐败风险,也有经济决策失误,导致的经济活动风险,还有不作为、乱作为,管理失控带来的效率低下风险等。
考核评价国有企业监督制度改革创新绩效,首要的是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应当包括:相关性,即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重要性,即应当根据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优先使用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可比性原则,即应当对同类评价对象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结果相互比较;系统性原则,即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经济性原则,即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2、具体评价指标,应当根据监督制度改革创新的内容来设计,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3、权重是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通常采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熵值法等来赋值。4、在评价标准的确定上,应当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或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以及根据经济活动发展规律和管理实践,由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经过分析研究后得出的有关指标标准或惯例。评价标准值应根据监督制度改革创新绩效的评价要求及评价对象性质等正确选用。
作者翟胜宝 李辰苏 彭松 系第44期中青班学员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