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理论聚焦

把援企稳岗政策抓实、抓细、抓落地

发布时间:2021-06-15作者:袁维海来源:中国财经报分享到: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令人鼓舞。但疫情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挑战、风险及各种不确定性,已经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明显影响,尤其是部分服务行业受到冲击更大。可以料想的是,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的滞后效应还会持续,诸如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延缓、内外商务经贸活动受抑、创业就业压力加大等。为此,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因此,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切实做好援企稳岗工作,是当前有效应对疫情、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

 

全国采购经理调查显示,大中型企业3月底复工率将升至90.8%,其中制造业为94.7%,分别比当前上升11.9和9.1个百分点。从企业看,大型企业相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快,上游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相对下游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度更快。另外,37家重点监测的粮油加工企业已复工36家,有色金属行业重点企业复工率达80%,炼油行业复工率超60%。

 

复工稳就业,复产稳经济。企业是经济的主体,只有切实做好复工复产,才能为恢复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前提和表现。这次疫情对一些行业冲击较大,对相关人员就业也造成影响,很多返乡民工还很难像往年一样节后立即返岗。随着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交通运输等行业运行放缓,从业人员待岗时间不可避免地拉长,相关上下游产业也相继受到波及。因此,要加快复工复产的进程,就必须把援企稳岗政策抓实、抓细、抓落地。

 

一要处理好复工和防控的关系。长时间不复工,既影响宏观的经济社会运行,也影响中观的企业生产,同时还影响微观的务工人员的生计,而复工引起的大规模人员流动,势必给防控工作带来更大压力、更多挑战。因此要真心实意地与企业风雨同舟,一企一策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负前行;要按照科学、合理、适度、管用的原则,采取严密的管控措施,制定分类复工复产方案,严格做好返岗员工的健康监测,保障疫情防控物资及时到位,还要有对紧急情况的预判和可操作的应对预案。

 

二要加大促进复工的政策供给。目前,国务院及其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复工、稳就业的政策,通过减免税费、缓缴社保、加大信贷投放等举措,鼓励地方综合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等资金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缓缴或返还部分社保费等政策。但是,政策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提高。因此,要加大政策支持保障,通过吸纳就业补贴、返程交通补助、加班劳务补助等,加大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力度;要增强创业载体支持力度,支持创业孵化园区、示范基地降低或减免创业者场地租金,为创业就业创造条件;要用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培训费补贴等政策,合理分担企业稳岗成本。

 

三要尽量减少企业复工的不必要限制。目前,大多数地方工人返回工厂的手续较多,复工申请层层批复、复工培训、防控预案、人员梳理管控,每一个细节都重要,很多情况下也是现实所需。但要看到,很多工人回不来,封路、封村、劝返、拒入、户籍、住所、隔离时间等问题,成为影响复工的最大难点。因此,要始终把企业的生存、群众的就业放在心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农民工出得了门、进得了厂,支持引导有能力的农民工创业、有意愿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浙江、广东等地,在不少地方还纠结于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的两难选择时,已经只争朝夕地出台硬核实招,如由政府掏钱组织专车、专列、专门车厢为企业接送员工返程,还用大数据实现一人一码精准识别健康状况、建立全覆盖的复工复产监测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效果十分明显。

 

四要关注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今年我国有高校毕业生870多万,还有相当规模的新增复转军人等,这一部分群体的刚性就业压力更大。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支持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创业的举措,加大线上岗位投放力度,组织系列网络招聘活动,设立毕业生就业专区,拓展毕业生择业渠道,增加行业化、特色化的招聘;就业保障和服务单位,要通过增加线上办理事项、引导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等方式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作者系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anhu

                         皖ICP备06012118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

访问量统计(您是本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