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校(院)

市县校(院)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县校(院)

芜湖市委党校:“行走的课堂”探索干部成长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5-09作者:范文斌来源:芜湖市委党校分享到:

“当我们指尖沾满茶香、鞋底沾满泥土时,文件报表里的‘乡村振兴’四字变成了眼前活生生的群众和场景,这比任何理论课都更触动灵魂。”在总结分享论坛上,学员崔强的感悟在学员们中引发共鸣。

近年来,为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芜湖行政学院)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模式,已连续五年在中青班开展“三同三研”沉浸式调研。连日来,第5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深入无为市昆山镇双河村,开展为期五天的沉浸式“三同三研”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产业研学+劳动锤炼+红色铸魂+治理实训”四维赋能,干部们在田间地头读懂乡村振兴密码,在实践课堂中锻造服务群众本领。

学员们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脉络,在无为市比亚迪刀片电池智能化车间见证“无为智造”的澎湃动能,于三只松鼠产业园剖析农产品深加工的增值链条,在电缆小镇触摸特色产业集群的创新脉搏。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物联网管理系统颠覆传统认知——传感器实时监测墒情、无人设备精准开展虾蟹养殖作业,科技赋能为现代农业注入新质生产力。这场贯穿全周期的产业调研,让学员们既看清传统产业转型痛点,更找到“科技翅膀”撬动乡村振兴的支点。

戴上草帽、卷起裤腿,学员们以劳动者身份融入乡村肌理。白茶园里,通过师徒结对方式向老茶农学习采茶“一芽二叶”秘诀,炒茶锅前体悟传统技艺的温度;竹丝湖畔,文旅融合新图景徐徐展开,水上运动基地与特色民宿激活生态资源价值。最生动的课堂在田间地头铺展:挎着竹篮辨识野菜绘制“春味地图”,土灶台前烹制农家宴品读乡村烟火;同时,组建5个调研小组,走访双河及周边田铺、汪田等行政村完成“微调研”,从集体经济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的难点中捕捉到乡村振兴发展新机遇,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满带着露珠的民情民意。

在抗日名将戴安澜故居、三公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史迹陈列馆,泛黄的家书与斑驳的勋章构筑起精神丰碑,“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绝笔誓言震撼心灵,不仅进一步锤炼了学员们的党性修养,更是将这份家国情怀转化为基层治理的行动自觉。模拟接访现场,聚焦基层一线矛盾设置情景模拟题,面对“村民土地纠纷”“群众出行困难”等尖锐问题,学员们既要严守政策红线,又需用乡音俚语解开群众心结。模拟式教学中,乡镇一线干部变身“信访人”,在角色转换之间现场传授“调解三步法”——坐同一条板凳、算同一本细账、画同一个愿景,让年轻干部深刻领悟“乡村治理的艺术在田间地头不在文件大楼”。

五天时间里,学员们深入基层一线实践锻炼,锤炼党性,“白天实践+夜间研讨”的模式催生思想火花:5个调研小组均形成集体调研报告。

芜湖市委党校创新干部培养机制,将教学阵地延伸至田间地头与乡村一线,通过沉浸式实践教育推动机关干部深扎基层土壤。学员们脚踏泥土丈量民情,身浸汗水体察民需,在田间课堂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在农事实践中锤炼服务本领,逐步构建起“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解农忧”的立体化培养体系。这一模式以泥土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为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出一支“脚下有根、心中有民、肩上有责”的干部队伍,让为民服务的初心在泥土芬芳中愈发透亮。


  •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