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做好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基本遵循,对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党校(行政学院)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是党校(行政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务部迅速将学习贯彻《条例》精神作为首要任务,聚焦主责主业,紧扣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这一关键目标,从班次、内容、方式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持续提升教育培训质量。
构建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培训班次体系
深刻领会《条例》“坚持应训尽训,尽量扩大受益面,努力做到全覆盖”的明确要求,将优化班次和学制设计作为首要突破口,着力夯实基本培训根基。
摸清底数,科学规划。加强与组织部门沟通协作,扎实开展联合调研,摸清应训党员干部底数。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五年培训周期内基本培训总量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类干部参训频次,确保实现全员培训、全面覆盖、全周期实施。
优化结构,分级分类。以《条例》为依据,根据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对象系统调整班次学制设置,不断完善“5+22”班次体系。抓好重点群体、“关键少数”调训参训,进一步扩大县处级干部进修班等班次调学规模。
破解矛盾,灵活供给。优化调整进修班、任职班、中青班等主体班次学制,有效破解“工学矛盾”难题。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开设专题研讨班,实现培训资源精准下沉,进一步增强培训供给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打造系统完整、精准有效的培训内容体系
紧紧围绕《条例》“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加强履职能力培训”要求,对教学布局与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升级,不断充实创新教学内容。
持续优化“三位一体”教学布局。理论教育“凝心铸魂”。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打造“思想阐释+安徽实践”理论教育品牌,引导学员深刻领悟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科学体系、核心要义,深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地方实践篇章。党性教育“强基补钙”。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有效整合江淮大地红色资源,构建课堂教学、现场体悟、案例警示、研讨交流、党性分析一体化、全链条党性教育体系。能力培训“实战赋能”。强化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推动实现“三大本领”“七种能力”课程长班全覆盖,持续做强“形势报告会”“书记讲堂”“厅局长讲堂”“院士讲堂”“企业家讲堂”等教学品牌,提升学员解决复杂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真本领。
持续完善基本培训课程体系。对照中央党校基本培训课程目录进行全面梳理,针对全覆盖核心课程设置ABCDE角(进修班和中青班共有课程)、ABC角(进修班或中青班单设课程),开发160分钟和80分钟课程,按照“共备共用”原则组建跨部门跨学科课程攻关团队,推动实现主课共建、好课共享。
持续打磨提升教学专题质量。建立完善“教师竞课、集体备课、团队磨课、专家听课、学员评课”五环相扣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坚持长期建设与集中打磨相结合、全面提质与重点打造相统一,组织开展精品课程常态化分轮打磨,扎实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完善多元融合、上下贯通的培训方式体系
积极践行《条例》“创新教学方式”“用好网络直播课堂、在线课堂等教学模式”的要求,大力推动教学方法和培训方式革新,实现多元融合、上下贯通。
深化互动式教学方式使用。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中心作用,加大“安徽首创”特色案例课程开发力度。贯通全省资源,沿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足迹开发现场教学基地,形成以合肥为中心、覆盖省内外的现场教学网络,将课堂延伸到改革发展一线。组织学员开展小组交流、支部交流、跨班交流、对口交流、跨省交流等多层次多途径研讨交流,综合采用“两带来”、学员论坛、工作经验分享等方式,充分发挥学员主体作用。开发模拟法庭、新闻发布会模拟演练、应急处突桌面推演等实训课程,通过“情景模拟-实训演练-复盘点评”提升干部实操实战能力。
加强信息化培训手段运用。充分利用网络直播授课、开发精品网络课程等信息化培训手段,采取主分课堂相配合、线上线下相融合、直播录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省、市、县三级党校实时共享,推动好课程、好资源在各级党校同质等效落地。
下一步,教务部将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条例》各项教学要求的落地落细,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学术水平、专业水平,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